|
今年暑假,一种漫游城市的新出行方式CityWalk,正在全国各地悄然走红。CityWalk带动年轻人聚集,悠然地走走看看、拍照打卡,成为展现城市魅力、激发城市活力的一扇窗口。作为佛山这座万亿工业大市、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,禅城区也在努力吸引全国游客的关注,来一场城市美学漫步。7月28日,禅城召开城市品质提升暨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会,以近年来最高的规格吹响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冲锋号。7月28日,禅城召开城市品质提升暨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会。罗湛贤 摄今后3年,禅城将在城市品质上下好“十番功夫”、打造“十个新貌”;通过六大行动、25项举措,投入超10亿元,实施300个以上项目,推动城市格调大提升,通过绣花功夫精雕细琢,展现禅城艺术之美、人文之美、空间之美、现代之美。今年,禅城提出打造“佛山之心”,奔赴“六最”现代化禅城,实现中心城区迈向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。朝着这一目标,这座万亿城市中心,正以更高的品位追求,奔赴一段美的历程。今年,禅城提出打造“佛山之心”。戴嘉信 摄品质打底,格调挥毫四套班子领导出席,相关部门及各镇街、村居主要负责人参与,首席设计师代表、艺术空间主理人、核心商圈企业代表见证……此时此刻,禅城何以如此高的规格与雄心,去抓城市品质、城市格调的提升?今年6月,佛山召开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现场会,部署“十件城市品质提升实事”,表明了坚定不移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决心。禅城重点打造八大片区推动城市格调提升。 南方+ 戴嘉信 拍摄禅城作为佛山的城市门面,佛山市委郑轲书记对其城市环境、品质的问题十分关注,要求禅城把环境改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。近年来,禅城持续提升投入打造,城市形态功能整体上实现较大提升。但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、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,仍存在不少短板,制约着城市中心品质的持续提升。“禅城必须责无旁贷站出来,为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、工业大市增添亮色、提升品质、刷新印象。”严冰说,全力打造“佛山之心”、奔赴“六最”现代化禅城,要在建设高品质、有格调的城市中心上走在前列。相比城市品质,城市格调是一个新概念。国家行政学院原教授吕福新认为,城市格调是城市形象所反映和体现的城市建筑设施、结构性能、价值标准、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等。尽管目前尚未对城市格调有准确定义,但人们一般理解为一座城市的独有风格和印象。比如提到艺术之都,会想到米兰;说起时尚之都,会想到巴黎。城市格调让人邂逅美丽、一见钟情、流连忘返。如果来一场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,厚重悠久的古都北京、精致时尚的“魔都”上海、火辣炫丽的山城重庆、休闲“巴适”的魅力成都,都是人们首选的目的地,而这些网红城市的背后正是格调的吸引力。如何理解城市品质与城市格调的关系?先有品质,再有格调。品质包含着格调,格调是品质的升华。品质是一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外在表达,而格调则是彰显城市对精神文化、性格气质和未来的追求。事实上,无论是城市品质,还是城市格调,禅城都有良好的基础支撑。这里有万亿城市中心的现代化品质。文华—亚艺千亩城市中心公园提升,东平河水轴线建设,内街小巷改造和道路节点绿化景观提升……近年来,禅城变得更美观更亮丽,群众在这里生活更幸福更有获得感。禅城构建岭南文脉轴线,推动佛山古镇焕新出彩。戴嘉信 摄这里传承发展“最佛山”的岭南味。古有“四大名镇”“四大聚”的辉煌,今有岭南文脉轴线,美陶湾引领文创产业,佛山古镇民俗活动“出圈”,千年文脉在禅城不断焕新出彩。垂虹社区先行书店是禅城文艺范的代表。廖明璨 摄这里的老街小巷还弥漫着文艺范。走在垂虹、莺岗、任围等老旧街区,有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简·雅各布斯向往的“街头芭蕾”,有先行书店等网红打卡点,还有各种旧改而成的艺术空间。“我们想通过艺术让大家重新认识禅城的老街、古建筑,重新认识佛山这座城市。”深藏美术馆主理人冼子鑫说。这里还有南庄的“魅力水乡”自然感,石湾“美陶湾”创意风,张槎龙狮的活力感、祖庙的“佛山古镇”文化味,“一镇一品”各具特色、百花齐放。“既要当好‘品质示范者’,也要当好‘格调引领者’。”严冰认为,禅城要以品质打底、用格调挥毫,描绘城市中心唯美画卷。绣花功夫,别具一格当下,越来越多城市正在以城市格调为抓手,推动城市品质向更高层次跃升。西安凭大唐不夜城而火热,洛阳借《唐宫夜宴》演出而走红,淄博烧烤出圈引爆全国……全国各大城市都以最鲜明的特色和爆点,为海内外来客留下深刻印象,成为城市聚集人才、资本、产业的重要软实力。回到佛山,南海举办大地艺术节、顺德主打美食文化,同样聚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、影响力,努力把流量变“留量”,将网红变“长红”。从城市美学视角来说,城市格调既源于一座城市的特质,也可以通过后天塑造和雕琢形成。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大拆大建、大量投入。在禅城区委副书记、区长盘石看来,品质的核心是管理,格调的核心是塑美,关键在于用心,要以绣花功夫来精雕细琢。近年来,禅城老街区涌现一批艺术空间。姚佳烁 摄坚持绣花功夫,禅城敢于直击要害,向痛处开刀。当天大会上,禅城不仅现场公开曝光了一系列城市建设管理的短板和问题,还针对性地拿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,既从滨水空间建设、江心岛提升、城中村改造等大处着手,也从围挡管理、机动车停放、加建停车位等细节着眼,明确要下好“十番功夫”,打造“十个新貌”。坚持绣花功夫,禅城从去年开始谋划、数易其稿,制定《禅城区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》,力争3年通过六大行动、25项举措,推动“一年有变化,两年见成效,三年大提升”。坚持绣花功夫,禅城有的放矢,以点带面示范引领。选取佛山古镇、美陶湾、同济、文华-亚艺两园、奇槎-鄱阳、王府井-创意产业园、王借岗、紫洞-紫南等八大重点片区,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格调空间布局。坚持绣花功夫,禅城计划投入10亿元以上,实施300个以上项目。“一面墙、一个角落、一栋房子,皆可成景。”盘石说,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导向,做到古与今的融合、城与乡的连接、老与少的共享,日与夜的连续、看与用的衔接,以节点的“微更新”激活城市品质的“大生态”。正是通过一个个项目、一步一脚印,于细微处见功夫、转角处塑造美。让市民群众见证感受得到禅城城市变化,焕发更多元、丰富、立体的风采与滋味,展现工业佛山不一样的格调。久久为功,全民参与当然,城市格调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基于文化特质,从规划设计、美学追求、场景营造等方面久久为功,向高处攀登。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说,城市是文化的容器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文化是城市格调形成的底色。禅城拥有岭南广府文化与工商业文化相融的“富矿”,但很多还是“璞玉”,需要进一步装饰雕琢成美玉,更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辨识度的超级IP。禅城的城市格调提升必须挖掘提炼粤剧、武术、陶瓷、醒狮等文化符号,以打造岭南印象标识地为引领,镌刻“最佛山”的文化印记,赋能产业升级、商业提质、城市更新,让文化活起来、城市火起来。城市建设规划先行,城市格调提升也离不开规划设计。禅城城市建设由于前期规划统筹不够,让人感受不到万亿城市中心应有的“器宇轩昂”。今后,禅城必须强化规划设计,深入落实城市首席设计师制度,从天际线、重点片区、地标景观、建筑风格等统一引导把控,精心设计城市标识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全面提升“强中心”的城市印象。城市格调提升的本质,是从美学的视角去指引城市的建设发展。漫步在禅城,感受城市美学最突出的,主要集中在岭南天地、南风古灶、季华路沿线等几个非常有限的区域,连片看,缺少个性美、协调美;单一看,缺乏层次感和意境美。这需要提升领导干部的美学素养,把审美追求广泛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。可以充分利用艺术来滋养城市,打造微艺术空间、公共艺术景观、特色小品等,让城市成为“开放的艺术馆”。一座充盈着艺术韵味的城市,必将获得更多的认同,释放更强的魅力。塑造彰显城市美学,还需要一个个新颖的场景来支撑和渲染。以城市美学著称的成都,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创新探索“场景营城”,之后不断迭代,先后发布城市机会清单、场景营城创新地图等,成功打造“处处皆场景、遍地是机会”的场景城市。对标先进,禅城须在场景营造上下更大功夫,以丰富多样、可体验、可获得的新场景、新业态,让城市格调更丰满。同时创新消费体验、激发消费潜力,将美学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。美学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人本身。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城市格调的提升,一方面不是党委政府的“独角戏”,需要发动全民参与,奏响镇街、村居、企业以及设计师、主理人等共同参与的“大合唱”,合力共为、共建共享。另一方面,也要让市民群众看到改变,持续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,不断培育全社会的审美能力。通往城市美学之路,任重而道远。正如《美的历程》一书中所说:“俱往矣。然而,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。”未来,禅城的城市格调是什么?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。当社会各界都去发掘禅城的美,并投入去建设、成就更多的美,这样禅城打造“佛山之心”便会独具格调,美出灵魂。南方+记者 罗湛贤【摄影】戴嘉信 廖明璨 姚佳烁【作者】 罗湛贤;戴嘉信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 |
|